金融科技、银行高质量发展与金融安全 ——基于某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县域面板数据的研究

作者:李建军 2022年09月16日

李建军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


2021年6月8日,由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与中科金审(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维护金融安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研讨会在上海成功召开,来自国家级智库、科研院校以及实践领域的多位专家学者围绕经济开放与国家金融安全,金融安全与城市数字化转型,以及金融科技在金融安全领域中的应用等主题展开了深入研习与交流。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将陆续推出各位嘉宾演讲实录。


首先祝贺上海金融安全中心成立,这是强强联手。余总的中科金审做得很好,也看过公司的一些成果展示,非常令人震撼。李扬老师领导的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在国内智库影响力非常大,是顶级智库。每次听李扬老师的演讲都收获满满。我参加金融方面的会议还是比较频繁的,但每次听李扬老师的发言都没有重复的内容和重复的题目,对于我们都是很好的学习机会。


李扬老师的很多观点对我们都很有启发,其中一个观点是金融科技有助于金融本身发展又能够解决问题,可以处理或者是化解各种各样风险。我接下来讲的内容与李扬老师的观点有一个巧合,我是从学术角度和实证角度研究这几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正好从数据角度证明李扬老师讲的观点。


现在我们都讲高质量发展,那么商业银行,银行业怎么实现高质量发展,通过科技赋能是否能达到这个目标。银行是微观层面,银行业务也是微观层面,银行业作为行业是中观层面,行业可持续稳健发展以后,对国家整体金融安全是一个很好的支撑和重要的贡献。


我的报告主要是做了专题研究,基本上按照学术论文范式展示。问题的提出部分,银行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现在银行都在做金融科技,纷纷推进金融科技以实现服务长尾市场客户目标,提高包容性金融目标达成度。现在有十多家大银行都成立了金融科技专业子公司,例如建行在上海成立建信金科,还有交通银行,总部都是在上海。银行通过金融科技这种手段,解决了过去银行不愿意做的一些服务对象的问题,解决了包容性。从银行角度来看,发放一笔两亿元和两万元贷款的成本是差不多的,但是收益有很大差别。过去不太愿意做这个业务,现在从国家导向上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从社会公平角度要提倡包容性,把相对来说收入比较低的客户、弱势群体和普通客户,包容进来以后银行财务稳定性如何,会不会增加风险,能不能解决好资产质量问题,这是需要关注的问题。银行发展金融科技,在提升金融服务包容性和普惠性同时,是否可以提升金融服务的商业可持续,降低经营成本与风险,实现金融安全,进而促进其自身绩效的提升,需要专门回答这个问题。


关于基本概念,主要是“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服务创新,是科技和金融的融合,人民银行也采纳这个定义。金融科技与普惠金融的逻辑关系在于:金融科技提升了县域农村居民个人金融服务的可触达性,提高了银行对中小微企业、个体经济单位金融服务的效率,为无法获得金融服务或缺乏金融服务的群体提供一系列成本低、方便快捷、易获得的正规金融服务,促进了普惠金融发展。普惠的包容性群体就是所谓弱势群体,企业是中小微,个体经济单位是三农,个人是一些低收入家庭。那么金融安全与金融风险,二者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是不同视角描述同一个问题。控制好风险,消除隐患,就可以实现安全。


理论基础方面,我们为了做检验需要一套理论先论证一下金融科技服务有助于增进银行发展的稳健性。我们做了一个模型推演,推演就是说银行的金融科技业务和传统普惠金融业务的差异化,在什么状态下对银行收益稳健性有正向影响。得出来结论就是随着金融科技和传统普惠金融的差异度越大,金融科技占的比重越高,则整个银行利润水平会增加,增加得比较明显,这是模型推导的一个结论。


在此基础上得出三个假设命题,这三个理论命题大家也都大概了解,银行经营当中这是很直观的问题。假设一:传统普惠金融无法改进银行财务绩效。传统服务金融主要铺设网点,服务小微,还有一些落后地区,成本是比较大的,对财务绩效有负面影响。假设二:金融科技能够增进银行财务绩效。金融科技能不能增进财务绩效,确实是可以的。金融科技通过加快内部员工知识分享速度、改善学习曲线来提高生产效率。金融科技替代传统金融业务促使总成本收缩,即技术的累积增值性。金融科技本身能够通过技术手段帮助银行优化成本结构,如银行通过对积累的小微客户数据分析,缓解了信息不对称,降低了风险成本。金融科技增强了网络外部性,从而带来收益增长。假设三:金融科技能够拓展银行业务成长空间。主要是倾向利用贷款人在银行网络终端上沉淀的生活消费和产业交易数据管理客户,有助于银行拓展长尾信贷市场;金融科技提供了更为便捷和成本更低的接触金融资源的机会,有助于银行扩大业务规模;“口碑效应”和“产品交叉销售”使银行业务空间进一步拓展。


这篇论文就是回答这三个假设,证明三个假设。那么解决这个问题的数据从什么地方来?是从银行来。我们的银行从服务,从包容性角度看无非是渠道、产品和业务,这符合现在对普惠性金融体系的内涵界定,即广泛的包容性,商业可持续性和特定性配比,这是学术术语。第一广泛的包容性,就是把小微客户主体融进来。第二商业可持续性,是提供服务的银行要有商业可持续性,财务要稳健。第三特定性配比,即给特定某一类型业务做配比的时候,政策上可能会有一些支撑,比如小微企业贷款,央行就提供了再贷款,低利息这样一些措施。


通过刚才选择的指标,我们编制了一个金融科技指数,采用了2073个县域机构作为核算单位编制指数,并画了一个地图,其中红色、黄色、淡绿色、深绿色,依次表示整个银行金融科技指数在下降,越红越高。北大黄老师编制了北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他是用阿里数据,我们用银行县域数据,编制的指数有一定相似性但是不完全吻合。因为黄老师是做电商研究,因此是基于阿里的数据编制,我们是基于中国最大县域银行编制。


我们做实证检验就看银行的金融科技发展对银行财务稳健性产生什么影响,对稳健性指标中的成本、风险成本、财务成本有什么影响?看金融科技发展对银行成长性指标有什么影响?控制变量主要是有一些宏观或者是中观指标,即县域的投资环境、产业结构、经济增长、银行网点密度、银行占的市场份额,还有加了北大数字金融指数作为控制变量。关于内生性这个学术问题不多说,我们展示主要的实证结果。


第一,整个金融科技对银行财务盈利性:增效(一)。金融科技发展对收入和净利润的影响为正,即提升银行效率效果和财务绩效这方面,影响是正向的,而且还比较显著。我们用了三年连续数据,相当于是面板数据,两千多个县域网点数据。


第二,整个金融科技对银行财务盈利性:增效(二)。金融科技对经济增加值的影响后两期是正向的,在当期(2016-2015)对经济增加值的影响不显著。这是因为在2015和2016年,银行金融科技刚刚兴起,因此后续效益越来越显著,金融科技的发展对银行效益的贡献是边际递增的,且这种递增是非线性的,增速呈放大趋势。


第三,金融科技与银行经营成本:降本(一)。金融科技指数对成本收入比的影响到第三年比较明显是负的。金融科技指数对总成本的影响在当期(2016-2015)显著为正,但在两年后(2018-2017)显著为负。这是因为前期投入会增加成本,对总成本收入比是这样一个影响结果。


第四,金融科技与银行经营成本:降本(二)。银行金融科技的发展对财务成本的影响由当年不显著变为两年后显著为负,对风险成本的影响在两年后(2018-2017)实现反转基本上最后一期是负向影响,金融科技对财务成本和风险成本是起到下推作用,而且比较显著。


第五,金融科技与银行成长性:业务空间的拓展(一)。金融科技指数对个人存款、农户存款、信用卡业务等指标的回归结果均显著为正。


第六,金融科技与银行成长性:业务空间的拓展(二)。金融科技指数对个人贷款、个人住房贷款、农户小额贷款等指标的回归结果均显著为正,表明金融科技相关渠道促进了银行产品的交叉销售,拓展了银行的业务成长空间。这验证了我们的假设三。


第七,做一个金融科技与传统普惠金融对财务绩效影响的对比。DOT网点代表传统普惠金融的发展状况,靠传统金融靠开设网点方法对于贷款业务空间是负向影响,说明传统普惠金融对银行绩效的改进并不明显甚至为负。靠传统网点肯定成本要增加,业务成长空间没有增加,这是负向影响。而金融科技是促进风险成本和财务成本下降的,对于银行成长性,存款来源和贷款增长是提升的。


第八,金融科技与传统普惠金融:内在关联分析。金融科技发展水平随着每平方公里网点个数的增加而有所上升,原因在于,金融科技发展的初期,物理网点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包括加强了用户对银行金融科技的信任、促进了金融科技的宣传和营销推广、有效提高了居民金融素养等。银行网点对金融科技发展的支撑作用在贫困县更大。原因在于,贫困县金融资源稀缺,居民家庭对金融科技了解较少,网点的推广作用使贫困县居民家庭能够深入了解金融科技并学会使用,从而较快地摆脱对物理网点的依赖,转向更加便捷、成本更低的金融科技服务。


稳健性检验不多说,展示一下结果,研究结果到底是不是稳健的,这个结果是不是可信的,我们用了最前沿四种检验,都是三星,说明稳健性还是比较强。


这一篇文章技术性强一点,金融科技对银行金融安全作用机制,第一,通过减少银行与客户之间信息不对称性,提高搜寻匹配效率,降低了搜寻成本,长尾客户风险信息透明化。第二,通过金融科技运用于信贷等金融服务市场信息机制建设,有效抑制了市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P2P市场里面逆向选择比较多一些,原因是没有构建起来监管科技体系,太多的自融平台。银行金融科技史上过去银行是怕客户有道德风险,有合谋欺骗,现在通过金融科技可以解决这些问题,降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逆向选择为了规避风险银行经常选择一些愿意出高利息的项目。第三,商业银行金融科技有助于提升整个银行体系稳健性,余总的中科金审的很多金融科技项目解决了银行痛点,可以提升银行自身的稳健性,所以我觉得金融科技确实能够助力银行实现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


最后结论和建议主要有两点,一是,对财务和风险成本来说,金融科技作用还是比较明显,能提升银行整个金融安全水平。另外,金融科技发展可以拓展银行成长空间,实现高质量发展。当然不同地区网点密度和金融科技之间有一个匹配性,因为大家都能感觉到,某些地方推进金融科技,在APP上给客户开户,但还需要在网点进行风险教育,教客户怎么使用,当然后期会慢慢不需要。对于银行网点布局,特别是在疫情期间银行客户金融消费习惯的改变,发现APP交易量大于台式机和固定网银,更不用说ATM机,因此这些机具在收缩,现在很多银行在撤点撤机具,这个还是要考虑当地老百姓的素质来决定。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