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大模型赋能银行转型,共探技术应用场景与挑战
近日,由成都市天府新区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浦江银行业论坛联合主办,安硕信息承办的“金融大模型在银行的应用场景与挑战主题研讨会”在成都举行。金融智库、金融机构、科技公司的专家及从业人员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创新路径。
技术革新重塑金融业态,大模型带来新机遇与挑战
在开幕致辞中,天府新区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理事长,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指出,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金融业态。中国凭借数据资源优势和政策支持,已在全球大模型领域占据重要位置。曾刚强调,金融行业需在高风险环境下探索新的收益模式,而大模型技术为银行提供了智能化风控、精准化服务与高效运营的提升空间。然而,技术应用与监管约束的平衡仍是当前的关键挑战。

安硕信息董事长高勇在致辞中表示,本次研讨会聚焦大模型在银行的应用场景与挑战,探讨从营销、风控到运营的全链条实践路径。他指出,尽管大模型在信贷风控、智能营销等场景中已展现出显著价值,但行业仍需警惕“技术幻觉”与数据孤岛问题。未来,金融机构应聚焦“小场景、深应用”,推动技术与业务的深度融合。

大模型赋能银行全场景实践,创新案例频现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系统梳理了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现状与挑战。他指出,大模型正在重构金融机构的底层架构与客户交互模式。当前,大模型已在信贷风控、智能客服、财富管理等场景实现初步落地,但数据孤岛、算法黑箱与网络安全等风险仍需重点关注。董希淼强调,人工智能对银行长远发展十分重要,“AI淘汰的不是银行员工,而是不会使用AI的银行员工。”

重庆富民银行董事长赵卫星分享了该行在大模型应用中的经验。他介绍,富民银行通过大模型优化内部运营,实现了公文写作、会议助手等场景的全面替代,同时在营销与催收领域探索出合规高效的落地路径。他认为,大模型不仅是效率工具,更是模式颠覆者,未来3-5年将催生全新的金融业态,实现从“降本增效”到“造血”的跃升。 “如果员工不能使用AI提升20%以上工作效率,那么他将可能被淘汰” ,赵卫星说。

江南农村商业银行首席信息官杨凯从中小银行的视角出发,提出“实用场景驱动大模型建设”策略。他介绍,江南农商行通过构建专属知识库与自主定制智能体开发,已在办公、多模态指令AGENT、数字分身、营销、运营、陪练等场景实现赋能。杨凯认为,中小银行应采取跟随大行策略,聚焦实用场景、业技深度融合,使大模型有实效。

安硕信息高级副总裁张怀详细介绍了千寻大模型在信贷全流程中的应用实践。他表示,千寻大模型已覆盖智能营销、风控、尽调与产业分析等环节,通过“小场景精准突破”激活存量数据资产,显著提升银行运营效率。张怀指出,大模型需从“辅助工具”向“责任共担”演进,尤其在高可靠性场景中,需警惕“决策幻觉”对业务的潜在冲击。
圆桌对话:破解大模型应用困局,推动行业生态共建
圆桌对话环节,由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主持,天府新区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理事长,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安硕信息董事长高勇、安徽新安银行原董事长孙晓、西藏银行首席信息官刘文富、四川省唯品富邦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首席运营官冷丽琴等行业大咖就大模型在银行业的部署与应用展开探讨,达成多项共识。

关于场景优先级,专家们认为,质检、代码生成、内部运营优化等场景应用最为成熟,而智能投顾、合规监控等场景则被视为未来潜力方向。专家建议金融机构优先选择成熟场景切入,逐步拓展至复杂领域。
针对数据困境,金融数据的特殊性导致模型训练受限。专家呼吁行业联盟与数据标准化治理,推动数据共享与整合,以提升模型泛化能力。中小银行应避免“重复造轮子”,通过“轻量化合作+生态共建”降低技术投入门槛,聚焦本地化特色需求,打造差异化竞争力。
此外,专家们建议实施分类监管,对高风险场景(如信贷决策)严格规制,对低风险场景(如智能客服)适度放宽,以平衡创新与风险。
产业数字金融的场景革命,银行转型的新路径
当日下午,天府新区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与上海安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了“产业数字金融前沿”专题培训讲座。曾刚就“产业数字金融发展趋势与实践”进行了分享。他提出,银行需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场景为中心”,通过高频生态服务(如智慧园区、供应链管理)带动低频金融需求。随着零售端数字金融进入瓶颈期,对公业务正成为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他强调,银行应整合政府(G端)、企业(B端)、个人(C端)资源,构建“金融+非金融”一体化服务平台。未来银行需强化流量运营能力,通过数据驱动重塑用户体验,推动对公业务从单一融资服务向全生命周期服务升级,以破解零售端瓶颈并开辟新的增长曲线。
随后,安硕信息的解决方案专家分别就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产业金融、普惠金融、信贷、风控等重点场景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阐述。在产业金融领域,安硕强调通过产业链思维重构供应链,协同生态,打通“宏中微”大数据,实现产融一体化建设,完成对营销、风控、运营的全面智能化赋能。针对普惠金融,专家提出以“数据驱动+场景融合”破解小微融资难题。在信贷领域,“千寻”大模型贯穿贷前、贷中、贷后中的各个环节,实现全流程智能化。风控场景则聚焦“统一化+智能化”,以大数据和大模型为新型驱动力,构建覆盖全业务条线的数智中台。安硕通过技术融合与场景深耕,推动金融业务从“经验驱动”向“数据智能驱动”进化,为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
来自全国各地四十多家银行,共一百多位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参与了本次培训。
搭建产学研对话平台,推动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
本次活动为银行业大模型应用提供了从战略到落地的系统性框架。天府新区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和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作为金融智库,将持续搭建产学研对话平台,推动技术、政策与业务实践的深度耦合,助力中国金融业在智能化浪潮中抢占先机。
在技术加速银行业“去中间化”的背景下,专家们呼吁行业保持敬畏之心,坚守“责任防线”,确保技术应用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未来,随着场景革命与生态资源整合的深入推进,金融大模型有望为银行业开辟全新服务模式,推动行业迈向智能化新时代。
https://www.shifd.net/huiyi/detail/9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