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 多快好省——中小银行零售数字化转型之道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 曾刚
近年来,受经济增速趋缓、头部大行下沉、息差持续缩窄等多重因素影响,中小银行的发展普遍面临着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尤其是我国中西部省会、城区农商银行,由于原有服务区域的城镇化程度较高、区域同业竞争日益白热化、历史包袱沉重以及全行业数字化程度相对落后,差异化发展的路径选择变得异常复杂。中小银行如何在困境中破局突围?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准自身定位?成为摆在行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书聚焦于极具代表性的兰州农商银行,通过细致入微的案例呈现与系统剖析,描绘了一家中小银行在新形势下实现战略蜕变、浴火重生的完整过程。实践证明,中小银行特别是省会、城区农商银行,完全可以借助数字化转型机遇,深挖原有“点多面广”“人缘地缘”等优势资源,走出一条“人的温度+科技速度”的独特转型之路,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不仅为同类型银行提供宝贵借鉴,更昭示了行业转型升级的广阔前景。通读全书,有几个值得关注的鲜明观点:
其一,中小银行零售转型已成必经之路。随着零售类贷款市场的逐步饱和,“零售转型是否还值得继续”成为许多中小银行高管和员工反思的新命题。一些观点甚至认为,应当摒弃零售转型思路,退回到多元化发展的传统轨道。
然而,作者以鲜明立场指出:中小银行当然可以探索多元化发展,但前提必须是建立在主责主业做实、做精、做透的基础之上。只有“全方位做小”成效显著,才有实力和底气“有余力做大”。更为关键的是,中小银行的多元化路径应当基于既有客群持续深耕、陪伴成长,而并非盲目效仿大型银行一味“多点支撑、全面出击”。这种“以客户为中心”所体现的聚焦战略,是近年来中小银行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其二,数字化是零售转型的最佳切入口。在数字化浪潮席卷金融行业的当下,传统发展路径愈发难以满足中小银行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如果依旧按部就班地依靠传统模式,无论是获客效率,还是风险管控、服务体验,都会愈发落后于市场和监管的要求。
兰州农商银行的典型经验在于,既没有照搬互联网巨头和股份行数字化转型的“标准答案”,也没有固步自封地守着地域和人缘优势,而是把点多面广、亲近客户的传统优势与现代数字手段深度融合。通过合理利用省级联社科技大平台的体制优势,实现业务与技术的有机协同,最终走出一条“多快好省”的数字零售转型新路。这不仅极具现实操作性,更为同业提供了具体、可复制的实践范例。
其三,回归本质,避免“伪数字化”陷阱。当前整个银行业都在积极探索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路径,实践中固然涌现出许多卓有成效的案例,但同时也不可否认,部分机构存在“数字化万能论”的误区,把技术手段简单等同于战略目标,出现了“为数字化而数字化”的现象。
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把数字化放在零售转型的大框架中,紧密结合管理进化、组织变革、流程优化等实际业务场景来分析。“数字化”被视为实现组织战略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而非单一指标或外在标签。事实也证明,只要将业务和管理需求厘清、落地到位,技术并不高深莫测,反而成为发展降本增效、优化客户服务的重要抓手。正如兰州农商银行的经验所示,数字化不是选择题,而是新时代银行转型必须跨过的门槛,唯有顺应趋势,方可行稳致远。
作为资深银行业观察者和研究者,段治龙先生长期深耕于中小银行转型领域,曾出版《四梁八柱》、《微贷革命》等行业经典案例。本书延续了其一贯的理论严谨与案例生动的风格,既重视结构化梳理、逻辑推演,又擅长还原一线实践的温度与细节。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作为上海市重点培育的高端智库,自2019年成立以来,始终关注银行业改革和发展,致力于搭建行业研究和交流合作的平台,并为各类银行业机构提供宏观经济研究、战略规划咨询等全方位的服务。为更好地推动案例研究和行业经验的交流传播,上海实验室特别策划了《浦江银行业论坛•卓越金融系列丛书》,旨在为银行业内外搭建一个互学互鉴、薪火相传的平台,共同探索数字化浪潮下的转型升级新范式。《多快好省——中小银行零售数字化转型之道》作为系列丛书的代表,期望可以给更多中小银行带来方向和信心,启迪更多实践者重新发现数字化浪潮中的精彩实践。
https://www.shifd.net/yanjiu/detail/10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