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晓俊:城商行下乡

作者:潘晓俊 2025年10月10日

潘晓俊,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


这是一场农村金融新势力的崛起并对旧王的挑战并且星星之火正在燎原。

城商行在城市里被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围剿得喘不过气来,一抬头,发现同区域的难兄难弟农商行正在忙着农信改革,这是因为农信系统改革而出现的短暂战略窗口期

城市战场已经杀成一片红海的当下,五大行凭借资金成本优势和庞大的网点布局,不断下沉服务股份制银行则靠着产品创新和精准营销,抢走了不少优质客户。省级城商行这个夹心层实在难受往上够不着大行的资源优势,往下又面临着农商行的本地化竞争。

现在好了,很多省市的农商行正把重心放在农信改革上,业务推进难免放缓。这不正是城商行抢占农村市场的好时机吗?

但农村这片广阔天地,真的那么容易闯吗?

01 城商行下乡的打法和思路

我们收集了公开信息,看到有齐鲁银行在山东玩的是特色产业+金融的路子。他们在省内50多个县域推出了80多款特色信贷产品,什么黄羊贷大蒜贷蔬菜大棚贷这些名字就听着挺接地气。比如在东营利津县,他们针对滩羊养殖产业推出的黄河滩羊养殖贷,解决了养殖户扩大规模的钱袋子问题。不光放贷款,他们还帮着搭建销售渠道,真正把金融服务嵌入了产业链。

吉林银行则在总行层面成立小微金融部,以IPC微贷技术为基础,推进小微业务直营,探索一条适合中小银行的普惠金融新生态发展之路。吉林银行逐步总结出普惠业务发展的“1234”之路其中3类客群就是聚焦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及农户。例如吉林省主要在每年9月收获粮食,这也是粮食集中采购加工的用款旺季,2025吉林银行围绕省内杂粮杂豆收购已使用这套技术累计授信300余户,授信2亿多元,实现了精准拓客。

江苏银行走的是数智赋能+全产业链路线。他们以融旺乡村服务体系为引领,通过多维联动发力,走出了一条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特色路径。他们积极整合政务数据、苏农云平台、农业保险及信用村镇等多维涉农数据源,构建覆盖广泛的农业数据库。更具创新性的是,江苏银行在全国率先发放数字人民币三农贷款,在苏州市相城区冯梦龙村向农户发放园梦宝贷款110万元,实现了数字人民币在三农贷款领域的场景拓展

这三种模式各有千秋齐鲁银行强在产业深耕,吉林银行胜在服务下沉,江苏银行优在数智赋能。从效果来看,产业深耕模式更容易做出特色,但需要本区域内有一定市场空间的产业;服务下沉模式覆盖面更广,但下沉后续怎么应对贷后的管理是挑战;数智赋能模式则更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但也存在受限于地域的一些局限性

城商行下乡确实有一些先天优势。比起当地的农商行,城商行在科技投入、产品创新、风控能力上往往更胜一筹。例如江苏银行2025年一季度资产规模达4.46万亿,同比增长21.52%,展现出强劲的业务拓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而且现在正是好时机很多农商行正在推进合并重组,业务难免受影响。这时候城商行趁机切入,确实能抢到一些客户。

02 农村市场不是想象中的黄金遍地

但是,农村市场真的和城市不一样。在这里,邮储银行、农业银行和当地农商行有着天然的优势网点多、人员足、情况熟。城商行要想硬碰硬,恐怕会碰一鼻子灰。

农村金融的风险也更大。农户贷款往往缺乏足够的抵押物,农业生产又受天气、市场等因素影响大。如果城商行照搬城市那套风控模式,很可能会水土不服。

那怎么办呢?江苏银行可能正在探索条可行路径通过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全面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质效。线上,他们推出掌上三农服务平台,引导客户使用小程序、手机银行等渠道进行申贷、审批、用款和还款,线下,则推行金融驻村专员制度,构建镇村零距离服务体系

但即使这样,更最重要的是别想着一口吃成胖子。

先抓住一两款产品做深做透,比如江苏银行针对农林牧渔业客户推出的纯信用线上产品农户e,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打造线上自动审批+人工辅助审核流程,提高贷款效率。该产品上线一年授信规模即突破10亿元。科技手段是个好帮手。持续优化涉农信贷业务流程与模型,通过提供融资可得性与精准性信息为客户生产赋智。但要注意的是,科技只是工具,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人对人的服务上。

在城市里被各种银行围剿,现在连老家都要被城商行偷袭了。对于农商行来说真正的危机不是入侵,而是脱媒根据地的根基正在松动年轻一代农村客户对线下网点和人情面子的依赖度降低,他们更追求便捷的数字化体验。如果农商行在数字化转型上跟不上,即使没有城商行,他们也会流失这批未来最重要的客户。这才是真正的釜底抽薪

但农商行毕竟是在本地土生土长的,对当地情况知根知底。这是他们最大的本钱。比如,他们知道哪个村的种植大户信誉好,了解当地产业的周期规律,和乡镇干部、村干部都熟悉。这些软实力,不是城商行一朝一夕能赶上的。现在的问题是面对城商行的入侵,农商行是选择固守本土,还是主动出击?是继续依赖传统优势,还是加快转型升级?

其实,农村市场足够大,容得下不同类型的银行。关键是找准自己的定位城商行可以发挥科技和产品优势,做特色化、差异化的服务。农商行则要深耕本地,把服务做细做透。但无论如何,农商行都要有危机意识了。城商行已经打到家门口,再不变革,恐怕真的连根据地都保不住了。

城商行下乡已经不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这场农村金融的变革,才刚刚开始。农商行们,城商行已经来了,你们准备好了吗?

来源:数说的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