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涛:有潘行的会基本都超预期

作者:任涛 2025年05月12日

任涛,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


b48b735d750ae04e9f899f8853dd91cb.png



【正文】


本文聚焦刚刚举行的三巨头新闻发布会。

2f65bb1f4a4ab9b5ed4208cddfb6b539.png

一、整体说明:本次新闻发布会释放的信号超预期

(一)202557日早上0900,国新办举行“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中国证监会、金融监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一把手参加,并回答记者提问,本次新闻文字实录达16004字,共有10位记者提问(潘功胜、李云泽与吴清分别回答提问4次、3次和3次)。

(二)本次新闻发布会是继2024924日以来三巨头再次齐聚的一次新闻发布会,所以备受瞩目。会前包括笔者在内的很多揣测人行一把手不会参加(因为其54-5日还在意大利米兰出席东盟与中日韩财长和央行行长会),实际上确有惊喜。

(三)有潘行长亲自参加的新闻发布会一般不会让人失望,这次也不例外。本次新闻发布会在政治局会议召开之后举行,前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的一些增量政策举措基本在本次新闻发布会上均予以披露,政策内容看比较超预期。

二、本次新闻发布会释放的政策信息梳理

(一)人行推出“双降”等十项重磅增量政策举措的背后

1、本次潘功胜行长在新闻发布会从数量型、价格型政策与结构性政策等三大方面公布拟推出的十项增量政策(人行官网均已对外发布),具体包括降准50BP(将汽车金融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的准备金率由5%调降至0)、政策利率下调10BP、结构性政策工具利率下调25BP、降低公积金贷款利率25BP以及将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增加3000亿元至8000亿元、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至3万亿元、将两项资本市场工具额度合并以及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等。

2、本次推出的货币政策举措有几点超出市场预期:

1)降准与降息等“双降”举措同时落地。

2)将所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均下调25BP(幅度较大)。

3)降准幅度高达50BP(市场预期25BP),且将两类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降至0

4)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幅度高达25BP(超过LPR下调幅度)。

3、总体来看,本次“双降”落地对金融机构仍然是比较友好,呵护其息差空间的意愿还是比较强烈,如降准、降结构性政策工具利率等均有助于降低商业银行的负债成本,而政策利率下调幅度小于降准、政策性工具利率下调幅度,且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幅度对商业银行几乎没有影响。同时前期存款利率下调正是为此次政策推出准备,而按照潘行长的意思,后续存款利率还会进一步下降。

(二)金融监管总局推出八项增量政策举措:关注金融AIC家族成员扩容

相较于人行推出的十项重磅增量政策,金融监管总局拟推出八项增量政策,不过很多政策前期已经释放出相关信号(参加《金融监管总局推出“四项试点》一文),真正的增量政策其实不多。值得关注的几个如下,

1、近期拟再批复600亿元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第一欠试点规模超过1000亿元、202534日已批复新增600亿元)。

2、将保险公司股票投资风险因子进一步调降10%

3、将发起设立金融AIC的主体扩展至符合条件的全国性商业银行,近日将陆续批复,今年就会批复1家(预计为邮储银行、招行、兴业银行中的1家)。

这与今年3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的通知》(金办发〔202519号)相呼应。

(三)证监会拟推出一系列增量政策举措的背后

1、证监会同样宣布拟指出一系列增量政策举措,值得关注的有,

1)将出台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政策措施。

2)将发布新修订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和相关监管指引。

3)将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2、此外,吴清主席在新闻发布会上还有几点表述值得关注:

1)首次明确中央汇金公司为类“平准基金”的定位,这意味着中央汇金公司在前面战斗、人行在后面提供弹药的组合已经成型。

2)首次提出要创造条件支持优质中概股企业回归内地和香港股市。

3)明确人行创设的两项资本市场工具接受的质押品范围包括港股、限售股,意味着稳住股市和楼市的范围也包括港股。

三、结语

(一)从内容上看,本次新闻发布会释放的政策信号超预期,这是没有疑问的。

(二)政策空间来看,本次新闻发布会没有终点,后续若内外形势需要,增量政策工具仍会进一步丰富并陆续推出。

(三)本次发布会召开的时间在美联储议息会议结果出炉之前以及人民币汇率面临升值压力之际,意味着利率与汇率对政策推出没有形成制约,这为宽松政策的推出创造了条件。

(三)本次新闻发布会选择在盘前召开,权益市场颇为受用,但债市表现较为分化,短端利率略有下行以及长端利率上行较多。这意味着,债市预期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人行对债市的态度也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即上有顶、下有底),1.65%可能仍是其合意水平。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情况下,在内部环境没有发生明显恶化的情况下,股债跷跷板效应仍是主流。

来源:梧桐树智库


关键字

金融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