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以视频连线的形式参加了广州召开的“2022年第十一届南都金融高峰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聚焦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这十年,上海自贸试验区敢闯敢试,改革创新不断突破。”复旦大学上海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研究员张湧说,2013年,上海率先试点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先照后证”等一批改革举措相继推出,超过100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2019年8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挂牌成立,特殊经济功能加速孕育,收获了...
11月26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货币金融系和金融科技50人论坛(CFT50)联合主办的大金融思想沙龙“金融发展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系列(第3期)线上研讨会成功举办。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出席沙龙并分享观点。他指出,银行业数字化转型需要“摸着手头过河”,抓住三个工...
刚刚召开的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明年定下了五项政策和五项工作任务,提出要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政策,顺利渡过流行期。由此,对中国经济影响最直接、影响程度最大的疫情防控因素被彻底消除。在历经三年、终于进入后疫情时代之际,结合以往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要内容(见下表),对若干重点细节进行揣摩品味领会,以...
中国目前已经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不仅强调做大“蛋糕”,还要实现更好地分享“蛋糕”。中国收入不平等的特征是:收入不平等程度较高;城乡收入差距较大;私人财富积累与收入差距扩大相关。在很大程度上,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与金融体系尤其是金融体系背后的抵押品这一基础要素密切相关。
为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推动长三角绿色金融的创新和发展,提升上海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地位,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起举办长三角绿色金融系列沙龙。本文系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在2022年12月2日“首期绿色金融沙龙——绿色债券创新与实践”的发言实录。
2022年6月1日,银保监会发布了《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旨在促进银行业保险业发展绿色金融、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指引》特别强调银行保险机构要对环境、社会、治理(ESG)风险进行有效识别与管理,ESG相关内容在《指引》中被提及多达33次。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时期,商业银行应正确认识...
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的复杂环境,如何理解新时代新征程新格局条件下的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其中是否包含着当前我国作为“金融大国”,未来在新条件下是否应成为“金融强国”?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着力点在哪里?金融应如何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市场或已将疫情对经济复苏的扰动计入预期,形成新平衡。当前经济复苏斜率虽整体较缓但具备韧性,未来修复速度有望逐渐加快,上行趋势较为确定。基建方面,10月水泥发运率月度同比降幅有所改善,且11月以来,在淡季因素影响下,水泥周度发运情况表现较为稳健。地产方面,我们在上上周周报《前景愈发清晰,反弹愈发明确》中...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规模保持稳定增长,为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金融力量,然而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商业银行的风险经营能力无法充分适应经济结构调整,银行重点服务的民生基建类行业以及房地产企业的发展遇到了更多挑战,使得商业银行自身的盈利能力提升也开始面临一定阻力。从国内总体形势来看,以制造业为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