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与发展要报--《2021年2季度宏观金融分析》
内需不振 通货不膨胀
——2021年2季度中国宏观金融形势分析与展望
一、总需求情况
从三驾马车来看,经济反弹的力度在减弱,主要是内循环不畅,体现为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疲弱。而外循环表现相对强劲,净出口对我国GDP的累计同比贡献率达到2015年有统计以来的同期最高,几乎与投资的贡献率持平(图1)。
图1 GDP累计同比贡献率(%)
数据来源:WIND。
投资需求疲弱,体现为固定资产投资萎靡、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高位趋降。以2019年为基期,今年以来固定资产完成额的两年增速降幅在不断加深(图2),从1月份的0.9%不断下降至6月份的-14.4%。一、二、三产业呈现相同趋势,6月份两年增速分别为-22.1%、-23.7%和-9.2%。相较之下,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维持高位,今年的两年增速基本保持在17%左右,其中,建筑工程是主要拉动力。考虑到今年竣工面积增速转正、房地产销售额的两年增速不低于30%,我们认为房地产投资增速高的原因,一是今年住宅供地“两集中”政策下,房企为了回款拿地,加大了促销力度并加快了竣工速度,二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推升建筑工程成本,三是房价上涨预期。不过,年中房地产市场调控更趋密集,6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房地产销售额的两年增速均出现回落,预计下半年增速会进一步放缓。
图2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两年增速
数据来源:WIND。
净出口持续强劲。以2019年为基期,2季度进、出口的两年增速延续了1季度的高速增长趋势(图3),我国进口和出口金额分别达到1.3万亿美元和1.5万亿美元,较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27%和30%。从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的两年增速均反映出,今年以来化工产品、塑胶制品、机电设备、运输设备、集装箱、集成电路等生产材料出口增速显著上升,说明海外制造业复苏将对我国出口形成长期支撑,而鞋帽、纺织制品等消费品出口增速已经出现小幅回落势头,说明海外供需缺口正在收窄,我国的生产替代优势面临压力。2季度我国贸易差额达到2515亿美元,为2016年以来同期最高,巨额顺差成为人民币升值的重要推动因素,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已经处于高位。考虑到美国经济改善、通胀加剧,市场对于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的预期增强,6月份美元指数已经低位反弹,下半年美元指数走强的概率较大,人民币汇率将面临一定的贬值压力。
图3 进出口两年增速及汇率指数
数据来源:WIND。
消费有所改善不及疫情前水平。以2019年为基期,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两年增速从2月份的5.6%持续改善至6月份的8.6%,但仍不及2019年同期水平13.3%。各统计主体间的消费复苏态势明显不均衡,其中,城镇消费复苏明显好于农村,城镇和农村的社消两年增速分别为10.3%和-1.7%;商品零售明显好于餐饮,商品零售和餐饮收入的两年增速分别为9.3%和2%;限额以上企业的商品零售额和餐饮收入的两年增速分别为11.1%和10%,大大高于全部企业平均水平,说明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户经营仍处于弱势。当前所有与消费相关的物价指标均很低,食品CPI、非食品CPI、核心CPI、消费品CPI的环比增速均为零或负数,同时生产资料PPI以及整体PPI的当月同比已经见顶回落,生活资料PPI仅为0.3%,消费物价上涨动力明显减弱。当前居民收入逐步修复而支出动力不足,6月份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性支出的两年增速分别为13%和7.4%,而2019年同期分别为16.5%和13.7%,消费复苏仍然疲弱。
图4 PPI走势(%)
数据来源:WIND。
.....
https://www.shifd.net/yanjiu/detail/9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