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给银行业小微金融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作者:刘晓曙,朱连磊 2022年09月16日

刘晓曙    资产管理人论坛 理事

朱连磊    青岛银行 博士后研究员


摘要:工业互联网能够有效连接分散化的中小微企业,并助力中小微企业提质降本增效和数字化转型升级,不断推动企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的变革。面对工业互联网带来的经济新形势,银行业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调整业务结构、完善服务体系,推动小微金融业务发展,积极应对工业互联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形成的新型经济业态和应用模式,以数据为生产要素,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发展方向,能够有效连接分散化的中小微企业,并助力中小微企业提质降本增效和数字化转型升级,不断推动企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的变革,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面对工业互联网带来的经济新形势,银行业的金融服务模式需要做出相应调整以适应新发展阶段。当前,银行业正面临大型金融科技公司业务竞争和监管日趋严格的双重压力,作为服务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调整业务结构、完善服务体系,推动小微金融业务发展,积极应对工业互联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一、工业互联网给银行业小微金融发展带来的机遇

工业互联网赋能产业链转型升级,围绕产业链的转型升级部署创新链,从而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在此过程中,将催生大量的工业基础数据,这些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将转变为对金融机构有用的信息。以工业互联网产生的信息流为引领,银行业资金流的决策和控制将更加有据可依。信息流与资金流的统一整合,将有助于银行业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促进形成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为银行业小微金融带来发展机遇。

一是增加拓客渠道,降低获客成本。稳定的客户群体是银行业可持续经营的基础。现阶段,银行业大多仍凭借传统的网点和营销团队获客,但由于其网点数量和覆盖范围有限,获客能力难以与大型金融科技公司竞争。随着金融科技公司不断创新客户服务模式,银行业的传统获客渠道受到极大的冲击,获客能力的短板日益凸显。银行业普遍存在获客渠道单一、获客效率低、获客成本高等问题,拓宽获客渠道、提高获客效率成为银行业小微信贷业务稳健发展的首要任务。工业互联网作为企业之间的连接器和企业发展的助推器,在沟通企业与金融机构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可发挥信息通道的作用,搭建平台汇集大量企业,为银行挖掘潜在客户。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获客,不仅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效拓展客户数量,还可以利用工业互联网的网络效应和边际成本递减的特性,大幅降低获客边际成本。

二是打通信息壁垒,防范潜在的信用风险。受制于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与银行间的信息不对称,银行往往因无法准确评估企业的信用水平而拒绝放贷。信息不对称是导致中小微企业难以获取信贷的障碍,也是导致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根源之一。此前,由于银行缺乏有效可靠的信息获取手段,致使信息壁垒长期存在。工业互联网可以连接人、机器等各类工业要素,加速海量数据汇集,为打通信贷双方信息壁垒提供了契机。银行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所汇集的企业生产运营、研发设计、运营管理等数据,结合税务、工商等公共数据,挖掘数据价值,助力打通信息壁垒。利用工业互联网,一方面,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中小微企业的生命周期,完成对企业生存状态的尽职调查,建立企业异常经营的风险预警机制,提高对贷款信用风险的把控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缓解尽职调查、授信审查管理成本过高的问题,进而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三是推动小微金融服务模式转变,降低运营成本。自互联网金融兴起以来,快捷、便利、客户体验优异的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和价值共创模式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推动着银行业零售业务服务模式的改变。但银行业小微金融服务模式仍有调整空间。由于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场景差异化极大、碎片化特征明显,导致其发展低于预期;因此,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需要新的价值共创模式来推动,需吸引客户、企业、金融机构等参与者共同参与其价值创造过程。银行融入工业互联网的价值共创体系,将大幅拓展其客群数量,扩展其业务范围;但想要融入价值共创体系,还需改变银行产品主导价值创造的逻辑,转变小微金融服务模式,以适应产业经济数字化发展的需要。工业互联网为银行业推动小微金融服务模式转变提供了契机,有助于银行业构建自身核心竞争力。银行业搭建数字化服务体系,不仅可以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效率,而且可以提升人均效能、降低运营成本。

二、工业互联网背景下银行业小微金融发展面临的挑战

相比于传统小微金融发展模式,工业互联网助力下,虽然银行业小微金融在拓展获客渠道、缓解信息不对称、防范信贷风险及降低运营和获客成本等方面均可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银行业在服务中小微企业方面仍面临一些挑战。

一是数据与科技赋能下小微金融发展方式尚需摸索。工业互联网的重要作用在于增加了银行可获取的数据量,而银行面临的挑战在于如何挖掘工业互联网提供数据的价值,摸索出一条数据与科技赋能下的小微金融业务发展路径。在银行的资产结构中,国企、基建、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占有相当的比重。这些资产要么信用等级高或抵质押物价值高,要么有政府隐性担保,业务风险较低。然而,小微金融业务完全不同于上述业务,存在抵质押物价值少、信用等级低、违约率高等问题,对业务发展方式和信贷风险管理有着完全不同的要求。低风险业务的路径依赖使得银行业缺乏发展小微金融业务的方法和能力。发展小微金融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新的发展理念引领,配套制度、科技、人员等各个方面的建设,明确小微金融的发展思路,规划清晰的发展路径,建立小微金融业务体制机制,提升金融科技在小微金融业务中的应用。这将是对银行业的一项系统性挑战。

二是小微金融数字化服务模式尚需探索。工业互联网作为促进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和重要推动力,在产业端可提供真实可靠的产业数据,在银行端连接便捷优质的金融资源,成为连接产业和金融之间的纽带。要想将金融服务嵌入到工业互联网发展中,银行业需要探索建立相适应的小微金融数字化金融服务模式。数字化金融服务模式可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创新小微金融信贷产品,二是利用金融科技手段优化业务流程。一方面,针对小微金融业务金额小、频度高、周期性短的特征,需探索大数据增信模式和数据决策机制,建立配套的小微金融产品体系,提高信用贷款比例。这意味着银行业的授信审批机制、风险管理、产品创新、业务流程等都将面临调整压力。另一方面,多数银行业务流程仍集中于线下形式,业务线上化、数字化转型滞后,客户体验有待提升。因此,银行业需提高对业务数字化转型的认知度,通过金融科技手段不断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这将对银行,尤其是科技水平薄弱的中小银行带来一定的挑战。

三是小微金融信贷文化尚需建立。工业互联网带来了小微金融业务发展的机遇,但能否把握住这个机遇考验着银行的风险识别能力、风险评价能力、风险管理能力等。在当前银行的信贷文化中,由于缺乏对第一还款来源的把控力,往往过分依赖第二还款来源,而中小微企业的现金流不确定性较大,且抵质押和保证等手段也不适用,第一、第二还款来源均不能达到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要求,所以多属于银行的长尾客户,不能享受银行的信贷支持。这反映出银行在小微金融业务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管理等方面存在一些短板,亟需建立全新的小微金融信贷文化,加速转变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管理等思路。培育小微金融信贷文化,有助于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促使发展小微金融成为授信审批、业务拓展、风险管理、科技支撑等部门的共识,针对性地提升小微金融业务的信贷风险管理能力,持久性地推进业务发展。如何建立小微金融信贷文化,成为银行小微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

四是小微金融客户管理水平尚需提升。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可获取的中小微企业信息量剧增,批量化地获取中小微企业客户成为可能。如何管理好更多的客户及利用信息实现精准服务成为银行业客户管理领域的难题。多数银行受限于科技实力,客户管理系统无法满足业务需求,例如,部分客户信息仍需要手工统计。客户信息统计不完整以及大数据技术运用缺乏,使得银行业在客户分析、客户维护、客户服务等方面存在较多短板和不足。例如,多数中小银行普遍未建立中小微企业的分层管理体系,未根据企业生命周期对中小微企业进行分层分类,即分成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及衰退期,未能细分客群主要特征和金融需求,也未能设计并形成相对标准的产品体系和服务策略。只有建立精细化的客户管理体系,才能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提高客户忠诚度、拓展客户价值。客户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吸引新增客户、留住存量客户并充分发掘现有客户价值。提升客户管理水平是银行业的一项长期任务。

三、银行业小微金融发展的对策

第一,提升小微金融战略定位,探索小微金融发展模式。一是深化小微金融发展战略,优化业务结构。在金融脱媒和息差收窄的背景下,银行业应加速重构业务结构,加快调整客户结构,推动客户结构下沉;同时,整合现有资源,挖掘新兴业务渠道,为下沉市场客户提供符合其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二是发挥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链供应链核心节点的作用,探索小微金融业务发展模式。发挥机制灵活的优势,推进与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的合作,按照一平台一方案的原则,挖掘企业需求痛点,完善产业金融布局,改善产业内外部金融生态环境,提升产业金融服务能力,探索产融协同有序、风险清晰可控的小微金融业务发展模式。三是完善场景化金融服务,延伸小微金融服务边界。围绕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构建场景金融生态,有机结合金融服务与生产生活,融合金融服务与非金融服务,借助金融科技拓展小微金融服务范围,提升小微金融服务的便捷化和智能化水平,加强场景数据获取和分析能力,实现信息流的动态监控和现金流的可视可控,打造风险可控的场景金融生态圈。

第二,坚定走数字化发展之路,打造小微金融服务特色。一是循序渐进推进数字化进程,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和能力。利用工业互联网赋能经济转型升级的机遇期,以工业互联网相关的线上化新业务为突破口,加快丰富线上产品和服务功能,循序渐进地引入数字技术,逐步提升金融科技应用和数字化水平,加强小微金融业务的数据支撑作用,逐步降低运营成本。二是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搭建小微数字化、定制化服务体系。注重金融服务中的客户参与,发掘客户尚未得到满足的关键需求,加强线上线下协同配合,并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及时发现服务中的薄弱环节,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升客户体验,重构客户关系,使小微金融服务趋向定制化和互动化。三是探索小微业务数字增信模式,打造小微金融服务特色。加强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合作,发掘平台积累的企业数据,并积极对接工商、税务、海关等公共部门数据,整合企业的分散数据信息,搭建以银行为核心的大数据体系,构建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中小微企业风险评估模型,探索数据增信模式,减少对抵质押物的过度依赖,提高信用贷款比例。

第三,构筑小微金融信贷文化,转变小微金融风险管理思路。一是培育小微金融信贷文化,健全小微金融长效发展机制。优化小微金融业务管理机制,注重培育员工小微金融信贷文化,强化风险意识,培养专业化的小微金融客户经理团队,建立科学的小微业务信贷考核导向,健全小微金融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小微业务发展的长效机制,促进内部资源向小微金融业务倾斜。二是创新小微业务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转变风险管理思路。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提升数据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发挥信息流的引领作用,以信息流带动形成资金流的闭环,增加小微金融业务现金流的把控力度,用好地方政府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及中国人民银行支小再贷款等政策,适度分散信用风险。三是构建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模型,创新数据资产抵质押业务。在数据确权和确保数据真实性的前提下,建立客户数据管理系统,用于收集、存储和分析工业互联网汇集的企业经营过程产生的所有信息和数据,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科学的数据价值分析和评估模型,促使数据完成从资源到资产的转变,进而探索数据资产作为抵质押物的授信审批机制。

第四,提升客户管理水平,提供小微金融综合服务。一是构建小微金融客户分层分类管理体系,强化客户管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借力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政务数据等拓展本地客群,建立小微客户风险识别评价标准,利用行业、区域、供应链、企业生命周期、公共数据等数据,细分区域小微目标客户群,为中小微企业精准画像,建立优质小微客户名单。二是以小微客户需求为导向,提供一体化、全生命周期的小微金融综合服务。强调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连贯、长期的服务,透过工业互联网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财务状况等,结合行业发展前景、区域经济发展情况,提供结算、现金管理、资产托管、结构融资等服务,满足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需求,培养高黏性的企业客户群。三是搭建小微金融的配套投行服务体系,加强与风险投资基金、产业基金等机构的合作。小微金融应以商业可持续的原则,大力发展投行业务,加强投贷联动,并与产业基金等第三方合作,满足客户的直接融资、权益融资等资金需求,配套财务顾问、并购、债券、咨询等服务,丰富金融解决方案,培育潜在优质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