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提升商业银行发展水平路径研究

作者:刘晓曙 2022年12月13日

刘晓曙    资产管理人论坛 理事

吴   洋    青岛银行 博士后研究员


2022年6月1日,银保监会发布了《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旨在促进银行业保险业发展绿色金融、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指引》特别强调银行保险机构要对环境、社会、治理(ESG)风险进行有效识别与管理,ESG相关内容在《指引》中被提及多达33次。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时期,商业银行应正确认识ESG对于客户财务表现的现实影响,将ESG理念融入自身业务发展,实现商业银行长期可持续发展。
ESG已成为金融投资发展新趋势
自2004年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UN Global Compact)首次提出ESG的概念以来,ESG原则逐渐受到各国政府和监管部门的重视,ESG投资也逐渐得到主流资产管理机构的青睐。根据全球可持续投资联盟的统计,ESG投资的资产管理规模已经超过35万亿美元,并且仍在以超过10%的增速逐年增加。
从国内情况来看,尽管ESG这一概念引入时间相对较晚,但近两年相关金融产品规模增长已呈爆发之势,尤其是各类ESG概念主题基金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然而,对于商业银行而言,ESG投资的发展则显得不温不火。尽管有部分银行开始了ESG评级、ESG策略等方面的相关研究,但从总体来看银行业仍处在探索应如何将ESG理念真正运用于主营业务发展的早期阶段。在可预见的未来,随着气候变化和资本市场环境变动带来的风险敞口增大,商业银行将ESG理念逐步纳入风险防控和项目管理,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居民及监管机构对于平衡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多方位需求,使得商业银行能够更从容地应对气候风险、政策风险等系统性风险,强化风险控制能力从而不断扩展自身业务边界,实现商业银行长期可持续发展。
ESG提升银行客户财务表现的现实路径
尽管ESG投资已经成为金融业发展新趋势,然而时至今日,当提及ESG对企业财务表现影响时,多数银行从业人员更倾向于将ESG视作一项财务成本,对于ESG提升企业客户财务表现的现实路径缺乏清晰的认识。实际上,ESG理念能够通过影响商业银行客户的长期财务表现,提升商业银行对应的风险资产质量。总结来看,商业银行企业客户的ESG实践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影响自身财务表现。
一是扩大市场空间,推动业务增长。尽管ESG这一概念提出至今不过20年左右的时间,但从历史经验来看,ESG理念早已成为产品市场开拓和企业快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以汽车为例,从早期的蒸汽机驱动到内燃机驱动,直至今日依靠电机和氢燃料驱动,其产品进化历程从客观上符合了ESG理念对于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又比如洗洁精这类洗涤剂,生产该类型产品的公司通过不断地改良产品,使得新一代产品能够在去污能力与传统产品别无二致的前提下,减少至少30%的用水量。不难理解,与其他创造消费需求从而扩大市场空间的方式相比,ESG理念更容易凝聚形成社会共识,从而推动企业加速开展符合ESG理念的研发应用,助力企业形成先发优势。未来将有更多企业围绕低碳减排这一赛道实现企业转型,创新生产方式与产品类别,实现企业价值提升。
除了在产品端造成影响外,ESG也可以通过影响消费者偏好来促使企业进行相应改变。以绿色环保理念为例,根据一项权威调研结果,目前多数消费者愿意为“绿色环保”理念买单,尤其在汽车、建筑和电子产品领域,70%的受访者愿意额外支付5%的费用来购买与竞争产品达到相同性能标准的绿色产品。企业积极进行ESG实践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于产品背后企业社会责任的认可,在需求端提升企业形象和企业声誉,使公司产品在质量、价格与同级别公司无明显差异情况下提升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为企业市场空间拓展带来正面作用。
二是获得更多员工与供应链企业支持。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随着“千禧一代”逐渐成为社会人员结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层次的人才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与社会价值创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积极进行ESG实践活动,尤其是参与支持乡村振兴、教育公平等社会议题方面的活动,能够满足各类人才对于薪酬福利以外非财务因素的需求,使企业在人才招聘过程中提升自身吸引力,同时使现有员工对工作产生更高的满意度,将员工对公司的认可转化为更加积极负责地工作,从而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同时,劳工关系、员工平等、薪酬与福利等因素本身便是考察企业ESG中“社会”部分状况的重要体现。企业践行ESG理念能够有效避免罢工、怠工以及其他不利于企业生产经营的负面劳工行为,使企业不仅能够吸引人才也能够留住人才,实现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与对人才的影响类似,积极践行ESG理念的企业在现实中能够更好地保证其产品供应质量及稳定性,并且遭遇行政处罚及司法处罚的压力也通常较小,这些特性客观上保证了企业所在供应链的稳定运转,因此积极进行ESG实践的企业往往能够获得供应链上其他企业,尤其是核心企业的支持。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ESG对于供应链的影响在绿色建筑行业体现得尤为明显,目前各家大型房企已经纷纷建立了可识别链上企业ESG风险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从环境表现、职业健康与安全等维度对供应商进行评估筛选。随着越来越多的行业逐渐将ESG纳入供应链管理,可以预见未来ESG将成为企业发展过程的“必修课”。
三是提升经济不景气时期企业表现。生存是企业发展的第一目标。对企业来说,在经济下行压力来临之前开展的ESG实践,能够为企业赢得消费者、供应商、员工以及政府等社会各界的支持,为企业发展起到一定的“保险”作用。第一,企业通过ESG实践能够实现产品服务创新,使企业能够为市场和客户提供差异化的产品与服务,在经济下行以及经济恢复期获得消费者支持。第二,与其他企业相比,积极践行ESG理念的企业更容易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从而减少在经济下行时期遭遇断货风险的可能,与供应链上的合作伙伴实现抱团取暖。第三,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在遭遇困境时不但能够减少核心人才流失,甚至能够借势用较低的成本吸纳其它企业的优秀人才,为企业转危为安夯实发展基石。第四,积极开展ESG实践的企业发展方向往往更加符合政府宏观调控要求,在经济下行时期同时也是政府发力时期更容易获得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各类政府支持。
四是减少政策风险对企业发展影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以监管部门、法律法规为代表的外部因素对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在企业总体风险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全球战略咨询公司麦肯锡发布的一份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国民经济中各行业生产经营所得利润中有25%-60%的比例会受到政府监管与法律法规的影响。其中银行业由于受资本充足率、系统性风险和消费者保护等方面的严格监管,因此其利润受政策风险的影响最高可达60%;汽车、航空航天、国防和高新技术行业等受政府补贴、可再生能源与碳排放政策影响,企业获得利润中也有约一半以上受到外部政策影响;所有行业中对于受影响最小的制药和医疗保健行业,其利润中受监管风险影响的部分也占到了约25%~30%。
ESG理念强调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要求便是使企业发展方向与国家、政府、社会的发展目标相一致。企业客户通过落实ESG理念,能够降低法律法规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各类干预,避免企业开展背离政府主张的各类活动,使企业发展顺势而为,从根本上缓解监管压力。从现实中的诸多企业(如新能源车企、积极节能减排企业等)发展情况也不难看出,企业践行ESG理念能够产生更多社会资本,从而获取更多政府在产业政策、税收、财政等方面的支持,实现更大程度的战略自由。
五是降低企业综合成本。从长期来看,践行ESG对降低企业成本同样大有裨益,最直接地便是通过有效的ESG举措控制不断上涨的原材料、水、能源和燃料价格等运营费用。经权威机构统计分析,目前这些运营费用对于企业利润的影响已经高达60%,不同行业企业的财务绩效也与其相对资源使用效率表现出了十分显著的相关关系。
除了能够降低运营费用这类显性成本外,ESG同样可以对企业的各类隐性成本实现有效控制。一方面,通过建立更加人性化的员工薪酬福利制度和员工沟通机制,企业能够有效减少因企业员工间不信任和沟通障碍对生产经营造成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通过完善建立高效的企业管理制度,能够减少因委托代理问题造成的各类管理成本,使企业决策和运转更加高效。当然,对于不同行业,ESG范畴内的不同内容对于企业成本的节约效应会出现明显差异,即使同一行业内这种成本节约也会根据企业生命周期差异而不尽相同。一个理性的企业家应从公司整体视角来开展符合自身实际的ESG实践活动,实现公司长期利益最大化。
六是管理赋能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效率。无论是从经济理论还是从发达国家企业发展实际情况来看,能够对企业权利分配、决策管理、组织协调、生产运营等产生积极影响的公司治理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生产效率以及长期发展状况的重要因素。派驻董事、遴选优秀管理人才、薪酬激励、企业监督等已成为实现企业价值提升的有效手段。
从我国目前企业发展情况来看,广大中小企业由于历史发展、规模体量等原因尚未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致使目前公司治理仍通常被视为大型企业的“专属”概念,多数中小企业容易忽视公司治理对于公司财务表现和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诚然,从短期视角尤其是从中小企业初创阶段来看,企业家能力以及资金规模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更为直接的影响。但从长期来看,公司能否获得长期资本支持并实现可持续经营,与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密不可分。企业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内控体系、强化经营管理监督,将进一步实现公司治理水平提升,通过管理赋能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克服长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式挑战,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经济高质量发展时期ESG理念促进商业银行发展的实现方式
对于企业来说,任何新理念的引入都应以价值创造为核心诉求,ESG理念同样如此。为了更好地将ESG投资理念融入商业银行业务流程,同样需要明确商业银行开展ESG投资对于自身业务发展的具体提升方式。
一是完善风控体系,提升风控能力。当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面对产业转型和宏观经济发展方向不确定性,各类企业将面临不同程度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压力,企业经营风险可能迅速上升并传染至金融部门,为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主要依赖财务指标来判断客户风险的商业银行风控逻辑将极大地限制银行业务发展。通过研究不同行业客户ESG实践状况并制定相应ESG评级标准,商业银行能够从更多非财务视角识别企业风险,帮助商业银行提升对政策风险在内的企业客户综合风险判断能力。同时,通过构建“传统因素+ESG因素”的“1+1”风险管理体系,能够使商业银行充分了解不同行业内企业的长期发展状况,从而更加积极地适应客户经营环境变化,更早更快更好地涉足同业尚未踏足的行业“蓝海”,依托风控能力提升拓展商业银行业务边界。
二是保障经济不景气时期银行资产质量。作为典型的顺周期行业,如何提升逆周期调节水平、保障经济下行时期资产质量一直是商业银行提升抵御金融风险能力的重要内容。在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商业银行坚持ESG投资理念将有效保障资产质量,实现银企双方长期向好发展。一方面,由于ESG实践对于企业发展的提振作用会在经济不景气时期凸显,因此基于企业ESG评价结果制定信贷政策,能够有效保障商业银行客户在经济下行时期的还款来源稳定性,减少资产减值损失。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践行ESG理念,加大对“双碳”转型、乡村振兴、中小微企业发展等相关领域的金融支持,从客观上将更加符合国家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金融监管政策等方面的逆周期调控要求,使商业银行能够在经济下行时期获得更多政策支持,与企业客户共渡难关。
三是降低监管风险,提升特许权价值。商业银行作为特许经营行业,面临的各类外部风险(如监管风险、洗钱风险、诈骗风险等)高于其他行业,其中尤以因违背相关政策要求而招致的监管风险为甚。考虑到金融机构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中介作用,不难理解大部分监管风险实际上是由其他行业的政策风险传导汇聚所致。商业银行将企业ESG评价纳入贷前调查流程,并对融资项目在环境、社会两方面的风险和效益进行贷后评估,能够筑牢防范企业政策风险向银行监管风险传递的坚实防火墙,从源头上减少监管风险对银行的不利影响。同时,从我国现实情况来看,受政府控制的各类平台及相关企业既是经济转型发展的主力军,也是商业银行的重要服务对象。商业银行围绕环境、社会和治理的相关主题开展投资活动,将助力政府完成低碳转型、共同富裕、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长期目标,获取更多政府信任从而积累社会资本,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在银政关系愈发稳固的同时,实现宏观经济发展水平和银行特许权价值同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