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涛:金融管理部门相继发声

作者:任涛 2025年03月21日
任涛,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
1a4de8569af017436652658915ed7511.png
【正文】
2025年3月11-13日期间,证监会、国家外管局、人行、金融监管部门等金融管理部门相继发声,传达学习两会精神。其中,有一些值得关注的要点如下,

一、证监会系统

证监会是最先传达学习会议精神的金融管理部门(3月11日),从其披露的新闻稿来看,要点大致有如下几个,
(一)首要任务便是提出“全力巩固市场回稳向好势头”,意味着政策层面的力度会有所加剧,这对市场来说显然是好消息。
(二)延续政府工作报告的提法,即提出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意味着市场会有托底机制。
(三)在上市方面的条件有明显放松,如提出支持优质未盈利企业发行上市、恢复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适用等,意味着IPO要开闸,且对象主要面向科创领域。同时,证监会还提出要尽快推出具有示范意义的典型案例,意味着会很快有相关案例落地。
(四)提出“全面启动实施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意味着资本市场的增量政策举措也要启动,预计将会对市场产生提振作用。
(五)提出“稳步拓展互联互通,切实提升境外上市备案质效”,可关注香港资本市场。

二、人行与外管局系统

(一)外管局部分

外管局于3月12日传达学习会议精神,总体上看要点不多,可关注推动贸易便利化政策优化扩围、完善跨国公司资金池政策、加强外汇市场逆周期调节和预期管理等提法。
例如,2025年3月13日,人行与外管局便决定在天津、河北、内蒙古、黑龙江、安徽、福建、山东、湖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新疆、厦门等地进一步扩大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包括允许跨国公司根据宏观审慎原则自行决定外债和境外放款的集中比例、允许跨国公司通过国内资金主账户办理境外成员企业本外币集中收付业务、进一步便利跨国公司以人民币开展跨境收支业务及明确不涉及外债和境外放款额度的资本项目变更等业务可以由银行直接办理等。

(二)人行部分

人行于3月13日传达学习会议精神(比较罕见地是时间上在外管局之后),要点如下:
1、在“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部分,特别提出“平衡好短期与长期、稳增长与防风险、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支持实体经济与保持银行体系自身健康性的关系”,“平衡”一词本身就意味着“适度宽松”需要打扣,所以在冲击不大的背景下,今年要降低对“适度宽松”的期待,要将长期、防风险、外部均衡与银行体系自身健康性等看得更重一些。
2、提出“研究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重点支持科技创新领域的投融资、促进消费和稳定外贸”。这一提法显然更加具象,即在目前存量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基础上,还要针对科创、外贸、消费等领域创设政策工具,同时这也意味着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利率也会有下调空间,额度和范围亦会有所提升和扩容。

三、金融监管总局系统

金融监管总局于3月13日传达学习两会精神,有以下要点值得关注:
(一)将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化解放在首位,明确提出要综合采取补充资本金、兼并重组、市场退出等方式分类化解风险,这一点值得关注,意味着中小金融机构今年的动作还会比较多,数量亦会有明显下降。
(二)提出研究建立“超长期国债+超长期贷款”服务模式,这是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提法,“超长期贷款”在官方文件中算是首次提法,值得关注。

四、结语

(一)从以上金融管理部门的表态来看,今年增量政策应该不少的,有些还比较超预期。相信,随着两会的结束,后续一系列增量政策应会陆续落地。
(二)最后需要再次提示的是,由3月6日的经济主题记者会及近期系列会议来看,本轮决策层推出的政策空间和力度是可以期待的,储备政策是足够丰富的,对此可放宽心,对后续市场预期和情绪的判断也要乐观一些。实际上,这一判断已有相关例证,
1、近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出台的《关于促进人口集聚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在生育补贴方面的举措便非常有力度,引起市场广泛关注。
2、3月14日,深圳亦指出目前卫生健康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育儿补贴实施方案。
3、3月14日金融监管总局就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工作答记者问时指出将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从额度及期限等方面给予支持)、探索开展线上开立和激活信用卡业务及针对暂时遇到困难的借款人给予续贷服务。
(三)在经济基本面仍然较弱的情况下,对政策力度与空间要有期待和信心。同时,也要明白这里的政策力度与空间并非是指货币政策。


关键字

金融管理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