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候投融资指数报告(2023)》摘要
作者: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
2023年12月22日
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安排》,首次提出推动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的相关安排,强调要加强金融对气候投融资工作的支持。2022年生态环境部等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认为“气候投融资是指为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和低碳发展目标,引导和促进更多资金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投资和融资活动,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方案》的发布实施,标志着试点工作的正式启动,并于2022年8月公布了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23个城市。时至今日,这23个试点城市的气候投融资表现如何?
为此,曾刚课题组编制了《中国气候投融资指数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2023)》),并于2023年12月21日,由天府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广州金羊研究院共同发布。《报告(2023)》生成了国内首个中国气候投融资指数。具体而言,从发展环境、气候投资、气候融资和气候成效四个维度,构建19个指标,采用客观赋权法生成指标权重,形成发展环境指数、气候投资指数、气候融资指数和气候成效指数,并据此生成综合指数。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环境友好工作方针,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2018年5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召开,对环境与气候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将指数覆盖的时间范围设定为2018年至2022年。报告选择全国62个城市进行对比分析,覆盖23个试点地区所在城市以及2022年全国GDP排名前50的城市,包括东部39个、中部13个和西部10个城市。总体情况如下:
全国:综合指数小幅上升,环境优势显著,
融资速度领先,成效最高

基于62个城市的指数,采用GDP加权,得到了2018年-2022年全国气候投融资指数、发展环境指数、气候投资指数、气候融资指数和气候成效指数(图1)。总体看,全国气候投融资指数呈小步上升趋势,从100上升至117.89,5年间上涨17.89%,年复合增长率达4.20%。
全国发展环境指数综合表现最好。2018年-2022年,发展环境指数由114.31上升至167.54,整体水平在气候投融资指数之上,且年复合增长率为10.03%,仅次于气候融资指数的增速。结合指数值和年复合增长率看,发展环境指数的综合表现最好。我国一直在积极创造有利于气候投融资发展的环境,包括政策支持、法规制定或投资氛围等,为气候投融资发展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全国气候投资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气候投资指数水平较低,且近年来出现下降趋势。2022年全国气候投资指数下降至65.06。我国在气候投融资发展的资金投入方面还存在提升空间,可能需要更多投资来支持应对气候变化的项目和倡议。
全国气候融资水平发展速度最快。我国气候融资活动发展迅速,资金流向气候相关项目的速度较快。2022年,全国气候融资指数为38.29,2018年-2022年复合增长率达13.70%,超过其他同级指数的增速。
全国气候成效整体水平最高。我国气候投融资的实际行动和投资的结果表现良好,气候项目的实施效果、减缓或适应气候变化的效果显著。同级指数中,气候成效指数的整体水平最高。2018年-2022年,全国气候成效指数由220.24上升至236.18,年复合增长率为1.76%,指数水平一直远远高于气候投融资指数和另外3个一级指数。
总体而言,本报告有助于大家综合认识我国在气候投融资领域的发展状况,相关各方可据此优化未来政策制定和投资方向,促进更有效的气候投融资活动和可持续发展。
东中西部:东部地区领先全国,
中西部发展逐渐赶上
图2 2018年-2022年东、中、西部气候投融资指数基于62个城市的指数,按GDP加权,得到了2018年-2022年东部、中部、西部杜钦的气候投融资指数、发展环境指数、气候投资指数、气候融资指数和气候成效指数(图2)。总体而言,2018年-2022年东、中、西部地区的投融资指数均保持上升趋势。东部地区指数由2018年的107.83上升到2022年的128.20,年复合增长率为4.42%,且东部指数一直高于全国气候投融资指数。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为气候投融资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来源和支持,科技创新能力相对更强,有助于推动气候友好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气候投融资指数均一直低于全国指数水平,前者指数水平略高于后者。2018年-2022年,西部地区气候投融资指数由82.10上升到90.63,年复合增长率为2.50%。中部地区指数由74.53上升到89.29,年复合增长率为4.62%。西部地区拥有更多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助于发展可再生能源项目,提升气候投融资的发展水平,使得西部地区气候投融资工作的开展更加顺利,效果更加显著。试点与非试点:试点地区优势凸显,
非试点地区的气候成效独具亮点
同样,按GDP加权,得到了2018年-2022年试点和非试点地区气候投融资指数、发展环境指数、气候投资指数、气候融资指数和气候成效指数。总体而言,试点地区的气候投融资发展水平不仅一直远高于非试点地区,还一直高于全国气候投融资发展水平(图3)。图3 2018年-2022年全国、试点地区与非试点地区气候投融资指数试点地区气候投融资发展水平更胜一筹。2018年-2022年,试点地区与非试点地区的气候投融资指数均呈上升趋势,其中试点地区的气候投融资指数由122.09上升至149.70,年复合增长率为5.23%;非试点地区的气候投融资指数由82.79上升至94.05,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24%,整体而言,试点地区气候投融资发展更胜一筹,发展水平更高且增速更快不仅高于非试点地区气候投融发展水平,还高于全国气候投融资发展水平。在综合比较试点地区和非试点地区的4个一级指标之后发现,试点地区在发展环境、气候投资与气候融资三个方面的发展水平均优于非试点地区(图4),但非试点地区的气候成效表现更加突出,优于试点地区(图5)。图4 2018年-2022年试点地区与非试点地区发展环境指数、气候投资指数、气候融资指数试点地区发展环境优渥。2018年-2022年,试点地区的发展环境指数始终高于非试点地区,并且二者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试点地区发展环境指数由136.00上升至218.81,年复合增长率为12.62%;非试点地区发展环境指数由97.41上升至129.11,年复合增长率为7.30%。试点地区的气候支持热情和气候支持实效水平都要高于非试点地区,2022年试点地区的平均关键词词频为176368次,非试点地区的平均关键词词频为26313次,前者是后者的6倍有余;试点地区气候友好型创新水平更高,2022年试点地区的气候友好型专利平均申请和平均授权数量分别为28383项、14816项,非试点地区的气候友好型专利平均申请和平均授权数量分别为12127项、6625项,不论是专利申请数量还是专利授权数量,前者均是后者的两倍有余。试点地区气候投资水平整体更高。2018年-2022年,试点地区气候投资指数的整体水平更高,气候投资指数由111.96变为101.07;非试点地区气候投资指数由39.37变为38.06。可能的原因在于,试点地区政府和企业的投资支持力度更大,更多的资金流向了气候改善的相关项目。2018年-2022年,试点地区的平均节能环保财政支出、平均气候友好型企业对内和对外的正向投资以及平均银行投资均超过了非试点地区。试点地区气候融资能力更强。2018年-2022年,试点地区的气候融资水平始终高于非试点地区,且增速更快,其中试点地区的气候融资指数由47.55上升至82.04,年复合增长率为14.61%;非试点地区的气候融资指数由3.72上升至5.49,年复合增长率为10.22%。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试点地区平均气候友好型企业股权融资金额为837.59亿元,非试点地区为73.28亿元;试点地区平均气候友好型企业债券总额为404.96亿元,非试点地区的平均气候友好型企业债券总额仅为2.07亿元。无论是股权融资还是债权融资,试点地区的气候友好型企业表现较非试点地区更好。图5 2018年-2022年试点地区与非试点地区气候成效指数非试点地区气候成效表现亮眼。2018年-2022年,非试点地区的气候成效指数整体水平更高,指数由221.87上升至241.00,年复合增长率为2.09%;试点地区的气候成效指数由218.16上升至229.76,年复合增长率为1.30%。总体而言,非试点地区在气候成效方面表现突出,近几年非试点地区的气候成效指数不仅远远高于试点地区,还高于全国气候成效指数。主要是因为经济发达城市和传统工矿业或资源型城市在内的试点地区,能源结构不合理,依赖于高碳能源,未能及时进行能源结构的转型,对气候产生负面影响;经济发达城市具有庞大的交通系统,通常使用化石燃料,释放大量温室气体;传统工矿业城市可能面临废弃物处理不当的问题,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以致在气候成效方面稍显不足。梯队划分: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等
15个城市进入第一梯队
按照2022年全国气候投融资指数值的高低,62个城市被划分为三个梯队(图6)。第一梯队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重庆、成都等15个城市,第二梯队包括扬州、郑州、天津、合肥、宁波、鄂尔多斯等32个城市,第三梯队包括温州、南昌、柳州、唐山、咸阳、大连等15个城市。《报告(2023)》总结了我国在气候投融资方面的成就,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发展的一些建议。期望可以为各地区推动气候投融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数据支持和洞察,提升社会各界对气候投融资的关注和了解,助力各城市更好地做好“绿色金融”这篇大文章,并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以及“双碳”目标的实现。点击右上侧“下载”获得报告下载链接,提取码:ajya
文章链接
https://www.shifd.net/yanjiu/detail/9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