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达飞:气候转型投融资

作者:黄达飞 2022年09月16日

黄达飞

国际金融公司(IFC)亚太区高级投资官


2021年5月13日下午,“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助力上海金融中心建设”专题座谈会在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举行,参加会议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围绕国家和各地层面出台的绿色金融相关政策、上海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突破口以及上海发展绿色金融的具体措施建议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以下是国际金融公司(IFC)亚太区高级投资官黄达飞在会议上的发言实录。


今天希望能多跟在座各位多聊聊气候转型投融资。站在国际视野来看这个事情,根据《巴黎协定》的原则,为了全人类未来的福祉,我们要在本世纪中叶也就是2050年达到“碳中和”,这个是IPCC报告提出的基于科学的要求。达到这个目标的路径中有70%有望通过“能源转型”,能源转型包括供给端和需求端,工业和交通部门对能源的消耗是算在70%里面的。能源企业担当着很重要的角色,工业以及别的行业对一次能源消耗依赖也需要解决。另外,剩下30%的排放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特别难减排(Hard to Abate)的行业,包括钢铁、水泥、塑料、货运、海运、航空等。


在工业领域,主要有三种碳减排技术路径:第一是削减对高强度碳产品的需求,这里面有两种重要方式,一个是循环经济模式的推行,包括物料再使用、产品本身再使用等,另一个是物流运输模式的转变。第二是提高能效,中国这方面已经做得很好。第三是“碳中和”,“去碳”技术的推广,如电动车、电动化、碳封存、氢能的应用等。清华大学去年发布的研究报告表明,如果中国要达到“碳中和”,至少90%所需要的技术是目前还不存在的,或者是说它们还没有达到商业化。


这么看来,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资金缺口很大,转型的金融需求也特别大,尤其对中国来说,因为我国经济依然以工业、生产为主,能源、资源消耗依赖很大。人民银行的易行长在近期的演讲中提过在2030之前中国每年需要投入2.2万亿元为实现碳达峰的目标,为了实现碳中和在2030到2060年每年则需投入3.9万亿元。光靠政府资金是不远远够的。因此,刚刚周所长介绍的新型的转型融资、新型债券在过去两年开始得到了发展。比如2021年国家电投在境内发行的碳中和债,2021年1月份中国银行在境外发行的转型债。


国内市场和监管近年不断地在向国际标准靠近,尤其体现在近期发行的几支碳中和债增强了于ESG的落实。今年3月份,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也发布了《关于明确碳中和债相关机制的通知》,里面明确了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的品种、资金用途,对项目评估与遴选、募集资金管理以及信息披露等核心要素也提出了一些建议。但是我们国家的绿色债券在市场深度、广度、投资范围、信息披露、鼓励政策等方面跟国际相比还是有较大差异,也有空间来填补。这里面主要体现在:首先,统一标准还没有形成,比方说现在对于信息披露以及用第三方机构认定,只是鼓励而不是强制;对于市场透明度、公信度这方面没有形成更加积极的促进。这是一个可以改进的方面。另一方面,对于气候转型、环境改善目标、路径、治理方针等还没有明确、细化的要求。企业的信息披露,对投资者、公众的承诺,需要有科学的基础来论证,需要有科学的绩效评估指标,这些都可以在行业和市场发展的后期持续细化。上海身兼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重任,是否可以在这方面领先示范。建议推动一个示范性项目,把国际标准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引进这个项目里面,通过示范项目可以复制到各个行业、领域。


在绿色金融领域,国内目前是比较笼统地把碳中和债、转型债,归纳为绿色金融的子集,但是国际上的理论梳理已经比较精细地把二者明确区分开。绿色金融适用于支持自身排放低的企业和技术(例如可再生能源),是围绕着做低碳业务的企业开展的。传统依赖资源和能源的企业倘若树立碳中和目标,开始迈出向低碳转型的步伐也应当得到支持,比方说如果钢铁企业要转型也是需要金融支持的。这种情款就不适用于国际上定义的绿色金融。针对一个有意向改善可持续发展、而自身又是依赖资源消耗的企业所提供的支持可以遵循气候转型金融的原则和指南。先行的做法是要求该企业首先要有自己很明确的低碳规划与发展路径,最起码目标是明确的;第二是进行路径设计,要有指标引领。关于路径的设计、指标的选择,ICMA国际资本市场协会在20年12月份公布了一个气候转型手册。举个例子,一个钢铁企业,核算所得目前的一吨钢产品的碳强度是这么多,现在国际上或者相关市场的行业基准是另外一个数值,企业就需要努力做到低于这个数值,同时做长远的规划,明确“去碳化”的路径,力争在2050实现碳中和,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需要有一套很严谨的科学论证。总而言之,企业要树立一个什么样的目标,怎样达成这个目标,怎样对外有一个负责任的考核制度、信息披露制度,这些是气候转型融资的几个要素。


对于企业来说为什么要花更大力气去发这个气候转型债?首先,企业本身需要有内生的意愿、长期的战略,洞察到并决心要解决现实中遇到一些发展的限制因素,比如现在不转型可能会影响未来的市场占有额,可能会影响股价,可能会影响企业以后的定位等等。另外,企业也会从融资成本上来考虑融资工具。碳挂钩或者跟可持续发展挂钩的金融工具在这方面得到一定的创新,企业树立一个目标,达到这个目标以后,投资机构给企业减利息,这样对于企业来说在成本上能够看到一定的激励。


关于上海市绿色金融或者碳中和金融方面的建议:可否考虑推进示范项目,向国际标准靠拢,适当引进国际上认可的认定机构,帮助企业去做信息披露;同时主管机构出台政策,扶持愿意做这方面事情的企业适当降低其融资成本,简化流程,给予一定的补贴,这就比较有实际操作性。对于在市场需求端的投资者,我们需要他们愿意花多一点的钱去买一个更好的产品,因此监管方也需要多多培育需求端。可否考虑推出政策支持,比方说如果金融机构去投资、扶持这些与碳中和相关的的产品,能否收到某一方面的税收减免,这也能提升投资者的积极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