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浪财经评选的“2023年度十大宏观经济学家”名单正式揭晓!他们视野广阔、角度新颖,立论扎实,富有洞见;及时全面地剖析周期变化,完整准确地解读政策内涵,为国民经济发展献言献策,于时代中把握经济脉络,立浪潮前瞻望宏观未来。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浙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殷剑峰成功入选。
资本充足是商业银行经营的底线,也是监管部门开展银行业审慎监管的核心。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加、金融监管趋严以及去杠杆政策加力,中小银行资本补充压力增加,亟待建立多层次的资本补充机制,创新多元化资本工具,扩宽资本补充渠道,在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优化资本结构,提升资本充足水平。
本文为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邵宇在2024年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年会的演讲实录。
关于西方民主制度起源,比较流行的主流观点均指向古希腊的城邦制度(即城市和公民的出现),也有观点认为民主政体的代议制模式(英国议会制度)是西方民主制度的重要范式。
日前国家数据局等17部门联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支持金融机构融合利用科技、环保、工商、税务、气象、消费、医疗、社保、农业农村、水电气等数据,加强主体识别,依法合规优化信贷业务管理和保险产品设计及承保理赔服务,提升实体经济金融服务水平。
美国国债余额总体呈上升趋势。2023年末,美国未偿国债总额33.17万亿美元。美国国债余额占GDP的比例波动较大,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6年末,达到118.4%的峰值,此后下降到1974年低点仅为30.7%,然后波动上升,2020年因为新冠疫情下的扩张政策,达到127.9%的历史最高点,2021、2022年末降至121.9%、121.5%。
巴塞尔委员会报告表明,银行风险成因多种多样,银行稳健经营绝非仅仅满足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即可,而是需要一套相互配合的系统化监管体系来满足。“资本新规”的发布正当其时,其中对于压力测试的强化要求和第三支柱的详尽披露规定将会积极推动国内银行业新一轮风险管理能力升级,风险管理精细化能力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
12月1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通知,对2024年银行业非现场监管报表填报工作做出部署,并提出相关报送要求(说人话:就是1104报表体系更新了)。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盘活存量、提升效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