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消费与投资、净出口一起被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疲软,常被归为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原因之一。
本文聚焦今年6月中国的外贸数据。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转型的关键阶段,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压舱石”和“稳定器”,其重要性日益凸显。202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放在2025年经济工作的首位,要求“大力提振消费”,消费金融作为连接金融与消费的重要桥梁,承担着撬动消费市场、释放消费潜力的重要使命。
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商业银行在这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民营企业贷款余额76.07万亿元,同比增长7.41%。然而,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也应关注到,初创与成长期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突出,商业银行服务这类民营企业,在契合其独特发展需求方面,仍面临一系列深层次的结构...
本文将围绕科技创新能力的资产化,探讨技术资产的架构与技术资产金融化的路径。
日前,张家界市融资担保集团咨询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中国融资担保业协会荣誉顾问叶斌在4月22日衡阳讲课时提出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要考核“出巢率”的问题,希望就“出巢率”考核问题给予详尽一点的解答。本文便是叶斌研究员的回复。
宏观杠杆率,也称非金融部门杠杆率,是一国非金融部门债务余额与GDP的比值。
7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5年上半年金融数据。从数据看,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金融总量合理增长,结构继续优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下一阶段,货币政策仍然将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服务。
从宏观数据看,我国经济取得的成果成效比预期的要好。“十四五”的前4年我国经济增速平均在5.5%,能保持这样的增速,在经济发展史上应该是前所未有的。2025年1季度,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亦实现了4.9%的增长。但微观主体感受与宏观经济运行之间存在一定“温差”。
本文聚焦近期银行可转债频繁转股事件。